|
春從沙磧底 / 作者:王安石 |
春從沙磧底,轉上青天際。
靄靄桑柘墟,浮云變姿媚。
游人出暄暖,鳥語辭陰翳。
心知歸有日,我亦無愁思。
所嗟獨季子,尚客江湖澨。
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
|
春從沙磧底解釋:
詩詞:《春從沙磧底》
春從沙磧底,轉上青天際。
靄靄桑柘墟,浮云變姿媚。
游人出暄暖,鳥語辭陰翳。
心知歸有日,我亦無愁思。
所嗟獨季子,尚客江湖澨。
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中文譯文:
春天從沙漠的邊緣升起,穿越蔚藍的天空。
迷蒙的桑柘樹叢里,浮云變幻姿態嬌媚。
游人走出溫暖,鳥語告別陰暗。
心中清楚歸程將至,我也沒有憂愁的思緒。
唯獨季子令人嘆息,仍然是江湖的客人。
千里追尋鳳凰,翩翩飛翔,何時才能到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春天從沙漠升起、浮云變幻的景象,表達了對美好季節的向往和希望。他描述了沙磧底的春天,將沙漠的荒涼與春天的生機對比,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蓬勃。
詩中還描繪了游人出行的景象,暖陽照耀下,鳥兒歡快地鳴叫,暗示著春天的美好和活力。詩人心中明白,歸途即將到來,他卻沒有任何憂愁的思緒,展現了一種豁達和樂觀的心態。
詩末提到了獨季子,他仍然是江湖中的遠客,追尋著千里之外的鳳凰。這里的鳳凰象征著高貴、美麗和幸福,詩人希望自己能夠飛翔到那個美好的彼岸,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變化、游人的愉悅和詩人的追求,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詩人通過具體的描寫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示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