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甫寄陳正叔 / 作者:王安石 |
強行南仕莫辭勤,聞說田園已曠耘。
縱使一區猶有宅,可能三月尚無君。
且同元亮傾樽酒,更與靈均續舊文。
此道廢興吾命在,世間滕口任云云。
|
|
和平甫寄陳正叔解釋:
詩詞:《和平甫寄陳正叔》
強行南仕莫辭勤,
聞說田園已曠耘。
縱使一區猶有宅,
可能三月尚無君。
且同元亮傾樽酒,
更與靈均續舊文。
此道廢興吾命在,
世間滕口任云云。
中文譯文:
強行南仕莫辭勤,
聽說田園已荒蕪。
即使一方依然有居所,
可能三月尚無君主。
且與元亮共傾樽酒,
更與靈均續舊文。
這條道路的榮興與否取決于我,
世間的議論任由他們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題為《和平甫寄陳正叔》。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南征北戰的忙碌生活的勞累和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強行南征的決心,不愿停下腳步,意味著他對為國家盡忠職守的決心和執著。接著,他聽聞鄉村已經荒蕪,田園已經被廢棄,這里象征著寧靜、安逸和宜人的生活,作者對于這種生活的向往在詩中得到了體現。
然而,即使在繁忙的南征生活中,詩人仍然保留了一方居所,這是他對鄉村生活的一種寄托和儲備。然而,他在詩中表示,三月尚無君主,暗示自己的期望和等待,同時也反映了對國家政局的擔憂和不安。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友人元亮的傾慕之情,傾酒言歡,續寫舊時的文學情誼。這表明即使在動蕩的時代,他仍然珍惜友誼和文化傳統,通過飲酒和文學交流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滿足。
最后兩句"此道廢興吾命在,世間滕口任云云"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的認識。他認為這條道路的興衰取決于他自己的努力和奉獻,而不受他人的議論和評判。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己使命與責任的思考。通過對忙碌生活和鄉村生活的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友誼文化的珍視。同時,他也表達了對自己使命和責任的堅守,不受外界輿論的左右。這首詩既反映了作者個人情感和思想,也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