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秘校南歸 / 作者:王安石 |
四十青衫更旅人,悠悠饑馬傍沙塵。
久留上國言空當,卻走南州食轉貧。
自作詩書能見志,應知時命不關身。
江湖勝事從今數,肯但悲歌寂寞濱。
|
|
送李秘校南歸解釋:
詩詞:《送李秘校南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四十青衫更旅人,
悠悠饑馬傍沙塵。
久留上國言空當,
卻走南州食轉貧。
自作詩書能見志,
應知時命不關身。
江湖勝事從今數,
肯但悲歌寂寞濱。
中文譯文:
四十歲的青衫又成為旅人,
孤單地騎著饑餓的馬傍著沙塵。
長時間逗留在上國,言語空洞無人理會,
只好離開南方的州縣,去謀求溫飽。
自己創作的詩書能夠表達心志,
應當明白個人的命運并不關乎他人。
從今以后,江湖上的勝事無關緊要,
愿意只沉浸在悲歌與寂寞的濱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中年人的離別與追求的故事。詩人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凄涼景象,表現了旅人的辛苦和艱難。他曾在上國久留,但言語卻被忽視,最終不得不離開,去南方尋求生計。詩中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詩書能夠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抱負。然而,他也深知個人的命運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時勢也會對個人產生影響。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江湖事物的淡然態度,他不再追逐功名利祿,而是愿意在悲歌與寂寞之中自得其樂。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普通人的追求與無奈,表達了對命運的思考和對世俗的超脫。它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情感,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如旅途的艱辛、社會的冷漠和個人命運的無奈。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接觸動讀者的心靈,使人們對人生的追求和現實的困境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