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裴使君賦擬峴臺 / 作者:王安石 |
君作新臺擬峴山,羊公千載得追攀。
歌鍾殷地登臨處,花木移春指顧問。
城似大堤來宛宛,溪如清漢落潺潺。
時平不比征吳日,緩帶尤宜向此閑。
|
|
為裴使君賦擬峴臺解釋:
詩詞:《為裴使君賦擬峴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君作新臺擬峴山,
羊公千載得追攀。
歌鍾殷地登臨處,
花木移春指顧問。
城似大堤來宛宛,
溪如清漢落潺潺。
時平不比征吳日,
緩帶尤宜向此閑。
中文譯文:
君主仿造新臺,模擬峴山的景色,
千年來,人們追尋羊公的足跡。
在這座繁華的地方登上高處,
花草樹木遷移春天,指引我前行。
城市仿佛是一條寬廣的大堤,宛如水波蕩漾,
小溪清澈如同漢江,潺潺流淌。
和平時期無法與征戰的吳地相比,
寬松的腰帶特別適宜在這里悠閑度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為裴使君所寫的賦詩。詩中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并表達了對和平安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了君主仿造新臺,模擬峴山的景色。這里的新臺是指一座高臺,峴山則是傳說中的仙山。這表達了君主對于美好景色的追求和創造力。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羊公,羊公是指傳說中的羊皮大夫,他在群山之間游歷,尋找仙山的足跡。這里表達了人們對于追尋美好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詩中描述了歌鍾殷地登臨處,指的是在這繁華的地方登上高處,欣賞美景。花木移春指顧問,表達了自然界的春天如何引導人們前行,給予人們指引和啟示。
城似大堤來宛宛,溪如清漢落潺潺。這里通過城市和溪流的比喻,描繪了城市的壯麗景觀和水流的清澈流淌,展示了大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和諧共存。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和平安逸生活的向往。相比征戰的吳地,時平無法相比,體現了對戰亂的厭倦和對安寧的追求。緩帶尤宜向此閑,表示寬松的腰帶特別適宜在這里悠閑度日,暗示了作者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中過上悠閑自在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水田園的景象,表達了對于美好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對和平安逸的追求和對人文景觀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