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寶覺宿精舍 / 作者:王安石 |
擾擾復翩翩,秋床燭屢昏。
真為說萬物,豈止挾三言。
問義曹溪室,捐書闕里門。
若知同二妄,目擊道逾存。
|
|
與寶覺宿精舍解釋:
詩詞:《與寶覺宿精舍》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詩詞的中文譯文:
擾擾復翩翩,
秋床燭屢昏。
真為說萬物,
豈止挾三言。
問義曹溪室,
捐書闕里門。
若知同二妄,
目擊道逾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在宋代寫的,題目為《與寶覺宿精舍》。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禪宗的探索和思考。
詩的開篇,以擾擾復翩翩的形象描繪出一個忙碌而繁忙的景象,暗示了人世間的紛擾和喧囂。接著,秋天的夜晚,床上的燭光屢次昏暗,象征著作者內心的疲倦和迷茫。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佛教禪宗的向往。他認為佛教能夠真正解說萬物的真諦,而不僅僅是言辭的表面。這里的“挾三言”指的是言辭的限制和局限。作者認為佛教所傳授的智慧能夠超越言辭的約束。
接下來,王安石提到了曹溪禪宗的禪房,并表示自己想去向禪宗尋求真理。他愿意將自己的書籍捐獻給禪宗,以表達自己的虔誠和謙遜。
最后兩句“若知同二妄,目擊道逾存。”表達了詩人的虛心態度和對道路的追求。他認為只有親身經歷和實踐,才能真正了解道路的真諦。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佛教禪宗的敬仰和探索,表達了他對于真理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疲憊感。通過對禪宗的贊美和自我反思,王安石展現了他對心靈平靜和內心解脫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