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獻晏公挽辭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
|
元獻晏公挽辭三首解釋:
詩詞:《元獻晏公挽辭三首》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中文譯文:
文章晉康樂,經術漢公孫。
舊職位疑義臣,前功保護君。
傳呼聲依然在耳邊,相會哭泣已經填滿大門。
寂寥的城南路上,鳴笳聲響徹九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為元獻晏公所作的挽辭,表達了對逝去的晏公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詩的開篇,作者以“文章晉康樂”來形容晏公的治理才能,將其與晉朝的康樂時期相提并論,贊揚了其才學和治理功績。接著提到晏公的經學傳承自漢代的公孫弘,顯示了他的博學多才。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晏公曾經擔任的職位受到懷疑和爭議,但他仍然以忠誠保護著君主的前功。這里的“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既是對晏公的忠誠表達,也體現了作者對他的贊美。
接著描述了晏公去世后的情景,稱“傳呼猶在耳”,意味著他的名聲仍然在人們耳際回蕩。而“會哭已填門”則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哀悼之情,門庭之間充滿了悲傷的哭聲。
最后兩句以景物描寫的方式表現了哀思之情。城南的道路寂寥冷落,寓意著晏公的離去給世間帶來了沉寂。而“鳴笳上九原”則是表達了送行時的樂曲聲,九原是古代傳說中的陰間之地,暗示著晏公已經離世。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晏公的贊美、哀思和離別之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晏公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