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沅江書堂 / 作者:王安石 |
沅江水有梁與罾,沅田樹桑可蠶耕。
君於其間恥射利,獨岸清泚留朱甍。
詩書當前日開闔,冠帶滿坐相逢迎。
勉求高論出施設,無以私智為公卿。
|
|
李氏沅江書堂解釋:
詩詞《李氏沅江書堂》是宋代作家王安石所作,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沅江水有梁與罾,
沅田樹桑可蠶耕。
君於其間恥射利,
獨岸清泚留朱甍。
詩書當前日開闔,
冠帶滿坐相逢迎。
勉求高論出施設,
無以私智為公卿。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書堂位于沅江之畔的景象。詩人稱贊沅江水的清澈,并提到了梁和罾,這是用來捕撈魚類的工具,暗示著江水豐富的資源。沅田邊種滿了桑樹,可以供養蠶絲的養殖,展現了該地區的農業繁榮。詩人稱贊這片土地的主人,因為他不以射獵來謀求私利,而是專注于修養自己的情操。
詩人提到了書堂,暗示著這是一個學問薈萃的地方。每天詩書時刻開合,學者們佩戴著官帽,滿堂相互交流,互相迎接。他們都努力追求高尚的論述,不以個人的智慧來謀求私人的功名地位,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時期士人的風尚和儒家思想的精髓。詩人以自然景觀描繪了沅江的美麗和富饒,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同時,詩人通過贊揚書堂中的學者們,強調了學問和修養的重要性,以及學者應該為公共利益而奮斗的價值觀。
詩人以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純粹學問的向往,倡導士人應以道德修養和公共利益為重,而不是追逐個人功名和私利。這與王安石在政治上推崇實用主義的思想一脈相承,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又傳達了對高尚品德和學問的追求,是一首具有哲理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