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明 / 作者:王安石 |
欹枕浩無情,蘧蘧獨遲明。
霜繁紅樹老,云澹素蟾清。
倦鵲猶三尤,寒雞未一鳴。
故山何處所,應有曉猿驚。
|
|
遲明解釋:
詩詞:《遲明》
欹枕浩無情,
蘧蘧獨遲明。
霜繁紅樹老,
云澹素蟾清。
倦鵲猶三尤,
寒雞未一鳴。
故山何處所,
應有曉猿驚。
中文譯文:
枕頭靠在一旁,寬廣的無邊情懷,
草木茂盛,只有孤獨的屋子里透出朦朧的亮光。
霜雪紛飛,紅樹已經衰老,
云彩淡薄,明亮的月亮清晰可見。
疲倦的喜鵲仍然三次高叫,
寒冷的雞尚未報曉。
故鄉在何處,
一定有黎明時分猿猴的驚醒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遲明》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枕頭、樹木、霜雪、云彩、鳥鳴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欹枕浩無情”描繪了詩人躺在枕頭上,思緒廣闊而無邊界,暗示了他內心的浩瀚情感。而“蘧蘧獨遲明”則形容詩人獨自一人,室內的光線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給人以微弱而溫暖的感覺,暗示了詩人孤獨的心境。
接著,詩人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枯葉紛飛,紅樹已經衰老,這是秋天的特征之一。云彩淡薄,月亮明亮清晰,描繪出秋夜的寧靜和明亮。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倦鵲高叫和寒雞未鳴的描寫,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黎明的到來。詩人思念故鄉,故山何處所,暗示著他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在何方,但相信在黎明時分,一定會有猿猴的驚醒聲,這種想象給他帶來了一種安慰和希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微妙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時間的流逝和黎明的期待,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生活的堅持。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