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搗衣 / 作者:杜甫 |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
|
搗衣解釋:
《搗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譯文:
我也知道戰地的勇士無法回來,
秋天到來,我拭去衣服上的灰塵。
殘酷的寒冷月亮已經上升,
加上長期離別的憂傷。
我不愿意放棄搗衣的辛勞,
我寄托一份深情給遠離的戰士。
用盡我在家中的力氣,
而你卻只能聽到空蕩蕩的回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唐代杜甫創作,描述了一個家中婦女在長期與戰地丈夫分離后,仍然堅持做搗衣工作,表達了婦女對家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詩中的“亦知戍不返”,直接道出了戰友難以回家的現實。接著,詩人描述了秋天到來時她拭去衣服上的灰塵,象征著她對丈夫歸來的期盼和準備。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不愿放棄搗衣的決心和深情,以及對經歷長期離別、挑戰和磨難的戰士的關懷和思念。
通過題材的選擇和描述,詩人描繪了婦女在戰亂時期堅守家庭、傳承家風的形象,表達了對戰士的祝福和關懷之情,同時也展現了戰爭對普通人民生活的沖擊和影響。
整首詩用字簡潔明了,行文流暢自然。通過搗衣這個家務活動,表達了對家中親人的思念和對戰爭的關注。同時,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詩人以一種婉轉的方式,抒發了女性崇高的品質和家庭責任感,傳遞出愛和關懷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