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圖 / 作者:王安石 |
壯哉非羆亦非貙,日光夾鏡當坐隅。
橫行妥尾不畏逐,顧盼欲去仍躊躇。
卒然我見心為動,熟視稍稍摩其須。
固知畫者巧為此,此物安肯來庭除。
想當盤礡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
神閑意定始一掃,功與造化論錙銖。
悲風颯颯吹黃蘆,上有寒雀驚相呼。
槎牙死樹鳴老烏,向之俛噣如哺鶵。
山墻野壁黃昏後,馮婦遙看亦下車。
|
|
虎圖解釋:
詩詞《虎圖》的中文譯文如下:
壯哉非羆亦非貙,
日光夾鏡當坐隅。
橫行妥尾不畏逐,
顧盼欲去仍躊躇。
卒然我見心為動,
熟視稍稍摩其須。
固知畫者巧為此,
此物安肯來庭除。
想當盤礡欲畫時,
睥睨眾史如庸奴。
神閑意定始一掃,
功與造化論錙銖。
悲風颯颯吹黃蘆,
上有寒雀驚相呼。
槎牙死樹鳴老烏,
向之俛噣如哺鶵。
山墻野壁黃昏后,
馮婦遙看亦下車。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虎圖,并表達了作者對畫虎的艱難和迷惑之情。以下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詩中首先描述了這幅虎圖的形象,稱其既不是羆(一種猛獸),也不是貙(一種虛構的神獸),而是被日光照亮的鏡子里的虎,鏡子置于角落。這表現了畫虎者的技巧和創造力。
接著描繪了虎圖的形態,它橫行時尾巴拖得妥帖,毫不畏懼追逐,但在顧盼之間,欲離去卻又猶豫不決。
接下來,詩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心為之動蕩,細細觀察虎圖的細節,輕輕摩挲著虎的胡須。他深知畫者的巧妙之處,這樣的虎怎么可能被帶進庭院之中。
繼而,詩人想象自己畫虎的情景,目光凝視著其他畫家的作品,如同平庸的奴才。然而,當他心境平靜時,一切功利與造化的論點都變得微不足道。
最后兩句描述了黃昏時風吹過的凄涼景象,寒雀驚叫相互呼應。槎牙(虎牙)和死樹發出老烏鴉的叫聲,它們低頭向虎圖虔誠敬仰。山墻上、野壁間的景色在黃昏后變得模糊,遠處的馮婦也下車遠望。
整個詩詞通過描繪虎圖的形象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畫者技藝的贊嘆和對藝術創作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的感慨和景物的描繪,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