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城寺側獨行 / 作者:王安石 |
春山撩亂水縱橫,籬落荒畦草自生。
獨往獨來山下路,筍輿看得綠陰成。
|
|
臺城寺側獨行解釋:
詩詞:《臺城寺側獨行》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春山撩亂水縱橫,
籬落荒畦草自生。
獨往獨來山下路,
筍輿看得綠陰成。
中文譯文:
春天的山巒掀起波濤,
籬笆圍起的庭院雜草叢生。
我獨自往來于山下小路,
竹林的底下,我看到綠蔭成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獨自在臺城寺側行走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詩中描述了春天的山巒,以動詞"撩亂"來形容山巒,表現出山巒起伏不定的景象,水流也縱橫交錯。這種景象給人以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激蕩和矛盾。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籬笆圍起的庭院,庭院中的草木瘋狂地自生自長。這里的籬落荒畦和雜草叢生暗示了一種荒涼和荒廢的景象,反映了社會秩序的紊亂和人事的冷落。
然后,詩人提到自己獨自往來于山下小路。"獨往獨來"表達了作者在行走中的孤獨和寂寞。這里的山下小路可能是一種隱喻,代表著作者在世俗的塵囂之外,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最后,詩人提到"筍輿",筍輿是一種古代的交通工具,引申為觀察自然景物的高處。詩中描述筍輿看到"綠陰成",表明在山下的路上,作者看到了綠蔭的形成,暗示著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出現。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個體心境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山巒的活力與庭院的荒涼作為對照,呈現出一種社會與個體、繁榮與衰敗、歡樂與孤寂之間的沖突。通過這種沖突,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疑問和對自我價值的思考,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