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事 / 作者:杜甫 |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云髻,腰支勝寶衣。
群兇猶索戰(zhàn),回首意多違。
|
|
即事解釋:
《即事》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聞說花門已破,和親之事未能實行。人們都同情漢公主,她生來就要渡過河回去。
秋天的憂慮使她忘記了梳云髻,腰間的衣裙比寶衣還要美。雖然敵人還在四周,但回首望去,情意難以實現(xiàn)。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漢公主被迫和親的命運,抒發(fā)了詩人對戰(zhàn)亂和政治動蕩的憂慮,同時展現(xiàn)了對人物命運的同情和對人性苦難的關(guān)切。詩中透露出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幸福的渴望,通過女主角漢公主的遭遇,表達了人們在動蕩時期的困境和無奈。
賞析:
1. **題材和背景**:詩人以漢公主和親為題材,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政治和國際局勢。漢公主是指唐代向西突厥等西域國家所派遣的公主,用來維護和平關(guān)系的。這首詩寫的很可能是唐代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亂后,國家動蕩不安,外患叢生的局勢。
2. **抒情和表達**:詩人通過描寫漢公主的遭遇,抒發(fā)了對于現(xiàn)實境遇的感慨和對于政治腐敗的不滿。漢公主的遭遇成為了詩人表達情感的載體,展示了一個人在戰(zhàn)亂中的無助和痛苦。
3. **對比和對照**: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漢公主的美麗與她的不幸命運進行對照。她的外表如此出眾,但命運卻被束縛。這種對比凸顯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無奈,同時也點明了社會動蕩對個人的影響。
4. **時代背景**:詩中提到的“群兇猶索戰(zhàn)”可能指的是當時的戰(zhàn)亂不斷,國家面臨威脅,這也是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憂慮之情的體現(xiàn)。
綜合來看,這首詩既反映了杜甫個人的情感體驗,也表達了他對時局的關(guān)切。通過描寫一個女性角色的遭遇,詩人將個人和國家的命運相結(jié)合,深刻地表達了對社會動蕩和人生苦難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