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江南(四之四) / 作者:王安石 |
三界里,有取總災危。
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三寶共住持。
|
|
望江南(四之四)解釋:
《望江南(四之四)》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界里,有取總災危。
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三寶共住持。
這首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幽靜寧謐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世間痛苦和災禍的思考和希望。
詩意:
詩詞的開頭提到了"三界",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代表了人間世界、欲望世界和無欲世界。詩人通過這個意象,把人間的災禍和痛苦置于更廣闊的宇宙視野中,表達了對生活困境的思考。
詩中接著提到"有取總災危",意指在這三界之中,有一種力量可以消除災禍和危險。這里的"取"可以理解為采取、獲得,而"總"則表示總括、掌握。詩人暗示著人們可以通過某種方法獲得解脫,減輕痛苦和困境。
接下來的兩句"普愿從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表達了詩人與廣大眾生心靈的共鳴。詩人希望眾生能夠與他一起共同愿望,用善良的思想來面對世間的苦難。"普愿"意味著廣泛的愿望,"從生"表示從一切生命開始,"同我愿"則是希望大家能與詩人共同愿望。"能于空有善思惟"則強調了善良思想的重要性,通過正面的思考和行為,人們可以積極面對困境,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美好。
最后一句"三寶共住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思想中的三寶的信仰和依靠。三寶即佛、法、僧,佛指的是佛陀的教誨,法指的是佛法,僧指的是修行者。詩人借用佛教的概念,表達了對宇宙法則和佛教教義的信仰,認為通過依靠佛法和修行者,可以獲得解脫和安寧。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佛教的思想和意象,將人間的困擾和苦難置于更寬廣的宇宙背景之下,表達了詩人對人們痛苦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詩中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即通過善良的思想和行為,人們可以擺脫困境,獲得解脫和安寧。同時,詩人表達了對佛教教義和修行者的信仰,認為通過依靠佛法和修行者的指引,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這首詩詞在意境和表達上都比較深沉和抽象,展示了王安石的思想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通過對佛教概念的巧妙運用我在前面已經對這首詩詞進行了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的解釋。請問還有其他方面需要幫助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