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紅梅) / 作者:王安石 |
梅好惟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
真妃初出華清池。
酒入瓊姬半醉。
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
北人渾作可花疑。
惟有青枝不似。
|
|
西江月(紅梅)解釋:
《西江月(紅梅)》是一首宋代王安石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梅花雖然美,卻嫌它顏色淡薄,
天意讓它與胭脂相比顯得不濃艷。
真妃初次出現在華清池邊,
美酒使瓊姬半醉。
東閣里的詩情容易動人心,
高樓上的玉管已經停止吹奏。
北方的人們都以為這梅花是假的,
只有青枝才是真實的。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梅花為主題,通過對比淡雅的梅花與濃艷的胭脂之間的差異,表達了作者對平淡質樸之美的贊美。詩中提到了真妃和瓊姬,暗示了梅花的高尚品質,以及酒的陶醉作用。通過描寫東閣和高樓,作者展示了梅花的獨特魅力和詩意。然而,北方的人們卻對梅花產生了懷疑,只有詩中的青枝才能展現出真正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梅花的美麗與純粹。梅花作為冬季中的花卉,寒梅開放在冬日的風雪中,給人一種堅韌不拔、不畏嚴寒的感覺。詩中的梅花被賦予了高貴的形象,被比作真妃和瓊姬,突出了其與眾不同的品質和價值。東閣和高樓則象征著文人雅士的境地,梅花在這樣的環境中更顯得獨特和動人。然而,北方的人們卻對梅花產生了疑慮,認為它們是人為的假花。這種對真實與虛幻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梅花的純潔和高潔,以及對平凡之美的崇敬。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對平淡之美的追求。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詩中傳遞出一種純粹、高尚和與眾不同的美學觀念,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