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鄉子(二之一) / 作者:王安石 |
嗟見世間人。
但有纖毫即是塵。
不住舊時無相貌,沈淪。
只為從來認識神。
作麼有疏親。
我自降魔轉法輪。
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幻化空身即法身。
|
|
南鄉子(二之一)解釋:
詩詞:《南鄉子(二之一)》
嗟見世間人。
但有纖毫即是塵。
不住舊時無相貌,沈淪。
只為從來認識神。
作麼有疏親。
我自降魔轉法輪。
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幻化空身即法身。
中文譯文:
唉嘆看到世間的人,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絲一毫也是塵埃。
無法停留在過去沒有形象的時光中,沉淪。
只因為一直以來認識神。
怎么會有疏離親人的感覺。
我自己降伏魔障,轉動法輪。
不是通過控制心靈消除妄想,而是追求真實。
幻化虛無的身體即是法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所作,描述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感慨和對內心真實與解脫的追求。
詩的開頭以嗟嘆之辭表達了對世間人的感慨。作者認為,即使是微小的一點一滴也是塵埃,意味著一切都是短暫、虛幻的,無法留住過去的美好,人們都沉淪在這種現實中。然而,作者仍然希望能夠認識到更高層次的存在,即神。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疏離親人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在追求內心真實和解脫的過程中可能會與親人產生隔閡。這可能是因為作者的修行和思考使他與世俗之間有了一定的距離,從而導致了與親人的疏離感。
最后兩句則展示了作者對于真實和解脫的追求。作者自稱降伏魔障、轉動法輪,法輪是佛教中表示解脫和智慧的象征。這里的降魔和轉法輪可以理解為通過修行和思考來超越塵世之苦,追求真實和內心的解脫。作者強調這種追求并不是通過控制心靈來消除妄想,而是要尋求真實的本質。幻化虛無的身體即是法身,表示通過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實現真實的存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反思和對內心真實與解脫的追求。通過降伏魔障,作者追求超越塵世的真實和內心的解脫,尋找真實存在的本質。這也反映了宋代王安石變法思潮中的一種超然態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