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山下二首 / 作者:韓愈 |
誰謂我有耳,不聞鳳凰鳴。
朅來岐山下,日暮邊鴻驚。
丹穴五色羽,其名為鳳凰。
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和聲隨祥風,窅窕相飄揚。
聞者亦何事,但知時俗康。
自從公旦死,千載閟其光。
吾君亦勤理,遲爾一來翔。
|
|
岐山下二首解釋:
《岐山下二首》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誰說我有耳朵,卻聽不到鳳凰的鳴叫。
我來到岐山下,夕陽下野鴻驚飛。
那鳳凰有五彩羽毛,它的名字就是鳳凰。
古代的周朝有盛德,這只鳥在高岡上鳴叫。
它的聲音隨著吉祥的風飄蕩,
優雅而高遠。聽到這聲音的人又有何事,只知道時光安好。
自從公旦(周公旦)去世,千年來它的光輝黯然失色。
我的君主也勤勉治理,但遲遲未能使鳳凰再次展翅翱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鳳凰的向往和對時代的思考。鳳凰作為神話中的神鳥,象征著吉祥、美好與永恒。作者通過描繪鳳凰的美麗和鳴叫,表達了自己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盛世的懷念。他通過對鳳凰與時代聯系的描寫,抒發了對現實時代的失望和對當時社會康樂的追求。詩中也透露出對君主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夠勤勉治理,使得鳳凰重新展翅飛翔。
賞析:
《岐山下二首》以鳳凰為象征,通過獨特的描寫和抒情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詩中使用了對比手法,將鳳凰的美麗與時代的變遷進行對照,突顯了作者對過去盛世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憂慮。同時,通過鳳凰的鳴叫和飛翔,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渴望和對君主的期待。整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對美好時代的向往,展示了韓愈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社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