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厭谷 / 作者:韓愈 |
馬厭谷兮,士不厭糠籺;土被文繡兮,士無短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
|
馬厭谷解釋:
《馬厭谷》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具有深厚的哲理思考。
馬厭谷兮,士不厭糠籺;
馬在谷中,卻不厭惡那些草糧;
士人盡管身處困境,卻不輕易改變自己高尚的品格。
土被文繡兮,士無短褐。
即使身處貧窮之中,士人也不因此而對自己的品質有任何怨言。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
那些獲得成功的人,不會讓我感到嫉妒;
一旦遭受挫折,又會變得如何呢。
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如此看來,唉呀,可嘆哪,我是多么卑微的人啊。
這首詩以馬厭谷為隱喻,借喻士人面對困境時的態度和處事原則。馬在谷中卻不厭惡那些草糧,表示士人雖然在困境中,卻不會因此而貶低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土被文繡,士無短褐,表達了士人即使貧窮也不會為物質生活而改變自己高尚的品質。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比抒發了作者的思考。當那些他所嫉妒的人獲得成功時,他并不會感到嫉妒,因為他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和品質。然而,一旦他們遭受挫折,又會如何呢?這是對士人身份和尊嚴的反思。最后兩句「已焉哉,嗟嗟乎鄙夫」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卑微的認識。
這首詩揭示了韓愈對士人高尚品德和持守原則的謳歌,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社會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用馬厭谷、土被文繡的形象與士人境遇作對比,通過對比表現了士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著堅韌不拔的品格、高尚的態度和智慧的思考,這種境界令人欽佩。同時,也點出了作者自身的卑微,傳達了一種飽含哲理思考的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