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孟郊 / 作者:韓愈 |
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
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煼。
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
見倒誰肯扶,從嗔我須咬。
|
|
答孟郊解釋:
《答孟郊》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
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煼。
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
見倒誰肯扶,從嗔我須咬。
詩詞中文譯文:
回答孟郊
時勢的規模逆時而行,文字的觸角覬覦天巧。
人們都享受著酒和肉,只有我獨自無法得到飽食。
才情在春天已混亂,而在秋天又悲傷地攪動。
早晨的餐食一直持續到午后,晚上的吟詠一直延續到卯時。
名聲短暫而令人作嘔,內心被腸肚所壓制和煎煼。
盡管古人的心靈自我鞭笞,但在現實世界的道路上仍然難以扭轉。
軟弱地拒絕喜悅伸臂,猛烈地抓住閑散而退縮的爪子。
見到倒下的人誰肯扶起,遇到怒視我的人我只能咬牙咬住。
詩意和賞析:
《答孟郊》這首詩詞表達了韓愈對時代潮流的不滿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以表達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困惑。
首先,詩中提到了"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暗指時勢的浮躁和人們對技巧的追求,而忽視了道義和真實的價值。這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評。
其次,通過"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的描述,韓愈表達了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的不足和內心的空虛。他感到自己在物質豐富的環境中仍然無法獲得滿足,與他人存在著巨大的落差。
詩的后半部分以時間為線索,描述了作者的思緒和情感的變化。"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表達了作者在春季思緒混亂的狀態,而到了秋天則變得更加悲傷和動蕩。這種情感的波動可能與他對時代變化和自身命運的思考有關。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內心的掙扎。"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揭示了他的思考和創作在一天中幾乎沒有間斷。他的作品和思想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涌現,持續到清晨。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和社會關系的矛盾感和困惑。"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煼"指出名利的虛幻和對內心的壓抑。韓愈意識到名聲只是暫時的,而內心的煎熬和掙扎卻是持久的。
最后兩句"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反映了作者在面對現實社會和自我內心的沖突時的態度。他承認自己的內心受到外界的摧殘,但也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不愿意迎合時俗和妥協。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身處境和時代風氣的反思,表達了韓愈對社會虛榮和個人價值的思考。作者在世俗背景下保持了獨立的思考和堅守內心的原則,盡管他感到孤獨和困惑,但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愿意妥協于世俗的誘惑和迷失。這首詩詞展示了韓愈作為一位文人的獨立精神和對價值觀的堅守,并對讀者提出了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