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 作者:韓愈 |
定謚芳聲遠,移封大國新。
巽宮尊長女,臺室屬良人。
河漢重泉夜,梧桐半樹春。
龍輀非厭翟,還輾禁城塵。
秦地吹簫女,湘波鼓瑟妃。
佩蘭初應夢,奔月竟淪輝。
夫族迎魂去,宮官會葬歸。
從今沁園草,無復更芳菲。
|
|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二首解釋: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定謚芳聲遠,移封大國新。
定謚:確定的謚號,指故人挽詞中所定的美名。芳聲遠:美好的聲音遙遠。移封:原指以遷封的方式表彰功績,此處指將公主的名聲傳至另一個國家。大國新:遷封到一個更大的國家。
巽宮尊長女,臺室屬良人。
巽宮:指梁國的宮室。尊長女:尊貴且年長的女子,指公主。臺室:住在臺室的妻子,指公主的丈夫。屬良人:屬于賢良的人,指公主的丈夫是一位賢良之人。
河漢重泉夜,梧桐半樹春。
河漢:銀河,此處指星空。重泉夜:夜晚流泉。梧桐:古代有一種梧桐樹是只有地位尊貴者才能種植的,此處也象征了貴族之家。半樹春:春天,尚未全部結果。這兩句暗含了公主的尊貴身份和美好命運的轉變。
龍輀非厭翟,還輾禁城塵。
龍輀:古代車輅前端的一種裝飾品,象征著龍的形象。非厭翟:翟是古代折耳羊的一種,常用作奢華的裝飾,這里表示公主追求華麗的事物。還輾禁城塵:回到禁城,塵土未凈,表示公主回到了塵世的喧囂中。
秦地吹簫女,湘波鼓瑟妃。
秦地吹簫女:指秦地吹簫的女子,指公主。湘波鼓瑟妃:指在湘江邊演奏鼓瑟的妃子,暗指賢良之人。
佩蘭初應夢,奔月竟淪輝。
佩蘭初應夢:佩蘭是當時女子婚嫁時常用的裝飾品,初應夢指剛剛入夢。奔月竟淪輝:原本指的是月亮沉入地平線,但在此處被用來暗指公主的美麗光輝的人生終結。
夫族迎魂去,宮官會葬歸。
夫族迎魂去:公主的親人迎接她的靈魂離去。宮官會葬歸:宮中的官員將公主的遺體護送回家葬于墓。
從今沁園草,無復更芳菲。
從今沁園草:沁園是指公主的陵墓,此處表示公主已經成為陵墓中的一部分,將與園中的花草一起沉睡。無復更芳菲:再也看不到公主的美麗和燦爛。
譯文:
悼梁國惠康公主(二首)
她美好的聲音遠去,
被遷封到另一個更大的國家。
她是巽宮尊貴的長女,
她的丈夫是住在臺室的賢良之人。
夜晚,河漢的星空閃耀,
流泉歡快地流淌。
梧桐樹上的春天還未全部結果,
她的命運即將轉變。
她駕著龍車,汲取不盡的欲望,
回到喧囂的塵世。
她是吹簫的女子,
她是在湘江邊演奏鼓瑟的賢良之人。
佩戴的蘭花曇花一現,
燦爛的月亮沉入地平線。
她的親人迎接她的靈魂離去,
宮中的官員護送她的遺體回家葬于墓。
從今以后,她與沁園的花草一起沉睡,
再也看不到她的美麗和燦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韓愈悼念梁國惠康公主的挽歌,以抒發對公主的追思之情。詩中表達了公主從遠去的角度觀察塵世間的生活,描繪了公主的尊貴身份和美好命運的轉變。通過探討公主的境遇,詩人顯露出對生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無奈。
詩中使用了許多象征手法,如龍輀、梧桐等,以突出公主的尊貴身份。詩中采用了對比和暗喻的手法,如星空和流泉、美麗和喧囂等,以展現出公主與凡人的差距。詩中還滲透了作者對社會風俗和價值觀的嘲諷,如秦地吹簫女和湘波鼓瑟妃,暗指世俗的享樂和虛榮。
整首詩氣勢雄渾,語言簡練,意境優美。通過描繪公主的命運和生死的離別,詩人引發了人們對生命的思考。詩人通過對公主追思的表達,表現了對逝去的美好的懷念。整首詩寫得感人,給人以思考人生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