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梯橋 / 作者:韓愈 |
乍似上青冥,初疑躡菡萏。
自無飛仙骨,欲度何由敢。
|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梯橋解釋: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梯橋》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乍似上青冥,初疑躡菡萏。
自無飛仙骨,欲度何由敢。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座梯橋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于渡過橋的猶豫和恐懼之情。詩人用意象化的語言描繪了梯橋的形態(tài),暗喻著人生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詩中探討了人們在面對未知和困境時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出對于冒險和嘗試的猶豫和擔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在面對未知和困境時的猶豫和恐懼。首句"乍似上青冥,初疑躡菡萏"描繪了梯橋通向高處的景象,給人以廣闊和無限的感覺。"青冥"指天空,"菡萏"是指水面上的睡蓮,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使讀者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梯橋通向天空,令人感到陌生和神秘。
接下來的兩句"自無飛仙骨,欲度何由敢"表達了詩人在面對梯橋時的猶豫和擔心。"飛仙骨"指的是超凡脫俗的仙人,表示詩人自己并非超凡脫俗的存在,沒有勇氣去跨越梯橋。詩人在此暗示了人們在面臨未知和困境時的猶豫不決和畏懼心理。
整首詩通過對梯橋景象的描寫,寓意了人生中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而人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時常常會感到猶豫和恐懼。詩人以簡練而意味深長的語言,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這首詩通過對梯橋的隱喻,喚起了讀者對于人生選擇和決策的思考,引發(fā)了對于勇氣和恐懼的思考。
總之,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意象化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面對未知和困境時的猶豫和恐懼之情,從而引發(fā)了對于人性和勇氣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