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城南十六首·題于賓客莊 / 作者:韓愈 |
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
|
游城南十六首·題于賓客莊解釋:
《游城南十六首·題于賓客莊》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榆莢車前蓋地皮,
薔薇蘸水筍穿籬。
馬蹄無入朱門跡,
縱使春歸可得知。
譯文:
榆莢掉在車前蓋上,
薔薇蘸水穿過籬笆。
馬蹄不曾踏入朱門,
即使春天歸來也可知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寓言式的場景,通過描述景物展現了作者韓愈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批判。詩中的榆莢和薔薇等自然元素代表著平凡的庶民生活,而朱門則象征著權貴階層的高門大戶。作者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社會階層分化和人情冷漠的不滿。
賞析:
1. 對比手法:詩中通過對比榆莢和薔薇與朱門之間的差距,揭示了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和貧富之間的差異。這種對比凸顯了作者對社會不公的批判態度。
2. 自然意象:榆莢和薔薇是詩中所描繪的生活細節,它們具有韻律感和生命力,與朱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自然意象使詩詞更加具體生動,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3. 隱喻手法:詩句中的“馬蹄無入朱門跡”以及“縱使春歸可得知”是隱喻的表達。馬蹄無法踏入朱門,暗喻了普通百姓無法進入權貴階層的現實。而縱使春天回來,也不會改變這種現狀,意味著社會的不公和不變。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韓愈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庶民生活的關懷。它呼應了韓愈的主張,主張以文學批判社會,關注人民的生活狀況,并呼吁社會公正和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