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孟郊 / 作者:韓愈 |
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
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煼。
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
見倒誰肯扶,從嗔我須咬。
|
|
答孟郊解釋:
《答孟郊》
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
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煎煼。
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
見倒誰肯扶,從嗔我須咬。
中文譯文:
回答孟郊
時光變遷,利益超越規模,文字追求天巧。
人們都追逐享樂,而你獨自無法滿足饑餓。
才華在春天時已經四處散亂,初秋又帶來悲傷的干擾。
早晨的餐食一直持續到中午,夜晚的思考一直到清晨。
名聲只是暫時的虛浮,胃腸的煎煼讓人鎮壓。
雖然古人心系自我責難,但在世間的道路上卻難以抗拒。
虛弱的人拒絕喜悅時伸出雙臂,而懶散的人在無所事事時收縮爪子。
當我倒下時,有誰肯伸手扶起?如果別人責備我,我只能反咬一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回答孟郊的作品,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個人困境的感嘆。詩中通過對自身處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代風氣的批判和對個人奮斗的無奈。
詩的開篇,作者直言時光的變遷和社會的追求利益的現象,規模已經被超越,文字也只在追求華麗的表達而失去了本真。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無法得到滿足的心情,與普通人不同,他的追求更高,對精神層面的滿足有所期待。
隨后,詩中表現了作者對自身才華逐漸荒廢的悲傷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春天時才思猶如春花一樣綻放,而到了秋天卻被悲傷的事物所干擾,無法再保持清晰的思緒。
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從早晨的餐食一直到中午,從夜晚的思考一直到清晨,表現了作者對事業的辛勤和對學問的執著。
詩中還涉及到名聲的虛浮和社會的壓力,名聲只是暫時的,而對于胃腸的煎煼卻是持久的壓迫。古人雖然在內心中自我責難,但在世間的道路上卻難以逆轉。
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在困境中的無助和對他人的不信任。當他需要幫助時,沒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而當別人責備他時,他只能選擇反擊。
整首詩以短小的篇幅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個人困境的感嘆。他通過描繪自身的境遇、對時代風氣的批判以及對個人奮斗的無奈,展現了對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自我價值的探索。這首詩揭示了作者對虛浮名利的厭倦,對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對社會困境和人性弱點的痛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