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 作者:韓愈 |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
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解釋: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
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亮照耀下的寒冷池塘。明亮的新月曲線映照在池塘旁邊。詩人表達了月亮和水面的相互映射,它們彼此輝映,相輔相成。詩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暗示月亮和水面的關系如同燭光和鏡面的相互映射一樣美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色,通過對月亮和池塘的描繪,表達了相互映射的美妙。詩人通過運用意象和比喻,將月亮和池塘與燭光和鏡面相聯系,給人一種閃耀而溫馨的感覺。
詩人用"寒池月下明"的描寫展現了月亮照耀下的冷靜和明亮,而"新月池邊曲"則形象地表達了月亮的曲線狀,與池塘的相映成趣。接著,詩人以"若不妒清妍"的形容,暗示月亮并不吝嫉水面的美麗。最后一句"卻成相映燭"則運用了比喻,將月亮和水面的關系比作燭光和鏡面的相互映射,形容它們之間的和諧與美麗。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獨到感悟。它傳遞了一種和諧、美麗和平靜的意境,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融洽與共生。同時,詩人通過對月亮和池塘的描繪,也寄托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練明快,語言上優美流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詩詞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