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山富水驛 / 作者:杜牧 |
:驛本名與陽諫議同姓名,因此改為富水驛。
益戇由來未覺賢,終須南去吊湘川。
當時物議朱云小,后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當面唾,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
|
商山富水驛解釋:
《商山富水驛》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中文譯文為:
益戇由來未覺賢,
終須南去吊湘川。
當時物議朱云小,
后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當面唾,
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移改,
留警朝天者惕然。
這首詩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商山富水驛》通過描述驛站的名字和自身的變遷,抒發了詩人對社會風氣和自身命運的思考和感慨。詩人將驛站原名“與陽諫議”改為“富水驛”,這是因為驛站的名字與某個官職的姓名相同,為避免混淆而改名。詩人從這個細微的改變引發出對于人才和命運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益戇由來未覺賢”,益戇是指與陽諫議的原名,意味著這個名字一直以來并沒有被認為是賢明的象征。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要南下吊祭湘川的決心,這可能是因為湘川與他有著某種情感紐帶。
然后,詩人談及了當時人們對于他的議論,稱他為“朱云小”,意指他在當時的社會中聲望不高,被認為是不起眼的人物。然而,詩人卻預言了自己后來在文壇的聲名顯赫,如同“白日懸掛”一樣。
接下來,詩人抨擊了邪佞之輩,他們常常心懷不軌,當面詆毀他人。而詩人則堅守清廉和貧困,長期缺乏一杯酒的財富。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于清貧和高尚品德的堅守。
最后,詩人提到驛站名字的變遷,并表示不應輕易改變驛站的名字,以示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傳統的警醒。這種態度引起了那些朝天看守的人的警覺和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驛站的名字和命運的變遷為線索,以詩人自身的經歷和社會風氣為背景,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通過反思過去和展望未來,詩人表達了對于正直和廉潔的堅守,并對社會風氣和人們的價值觀提出了思考和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