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宣州開元寺(寺置于東晉時) / 作者:杜牧 |
南朝謝脁城,東吳最深處。
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煙塢。
樓飛九十尺,廊環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風繞松桂樹。
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
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
閱景無旦夕,憑闌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
|
題宣州開元寺(寺置于東晉時)解釋:
《題宣州開元寺(寺置于東晉時)》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朝謝脁城,東吳最深處。
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煙塢。
樓飛九十尺,廊環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風繞松桂樹。
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
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
閱景無旦夕,憑闌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詩意:
這首詩題寫了宣州開元寺,這座寺廟建立在東晉時期。詩人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他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自然、人生的感悟。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南朝謝脁城,東吳最深處。”揭示了宣州開元寺的所在地,位于南方的謝脁城,是東吳國最為深遠的地方。這里既有歷史的沉淀,又有悠久的文化積淀。
接下來的幾句“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煙塢。樓飛九十尺,廊環四百柱。”描繪了開元寺的壯麗景觀。寺廟高聳入云,樓閣巍峨,廊柱眾多,展現了建筑的宏偉和壯觀。
“高高下下中,風繞松桂樹。”這一句通過描繪風吹拂松桂樹的情景,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自然與寺廟的融合。
“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這兩句以對比的手法,將蒼翠的青苔映照在紅色的閣樓上,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白鳥相互呼應,仿佛在交流,給人以寧靜和和諧的感受。
“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這兩句描繪了溪水潺潺的聲音融入僧侶的夢境中,夜晚的月色柔和地灑在寺廟的墻壁上,形成了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
最后兩句“閱景無旦夕,憑闌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表達了詩人對這個美景的欣賞,他愿意在這里駐足,靜靜地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并留下一杯酒暢飲,與此地共享春雨的美好。
整首詩以寺廟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和細膩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展現了杜牧細膩的感受力和對美的追求。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描繪,將讀者帶入到宣州開元寺的美麗景象中,給人一種寧靜、恢宏和超越時空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