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俗老僧 / 作者:杜牧 |
雪發不長寸,秋寒力更微。
獨尋一徑葉,猶挈衲殘衣。
日暮千峰里,不知何處歸。
|
|
還俗老僧解釋:
《還俗老僧》是杜牧創作的一首唐代詩歌。它描繪了一個年邁的僧人,他返俗后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他的頭發已經全部變白,體力也一天不如一天。他獨自走在荒寂的小徑上,衣衫已經破舊不堪,但他仍舊背負著殘衣,孤獨地行走。日暮時分,他被千山萬壑的景色所包圍,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回到何處去了。
詩句表達了歲月對人的無情摧殘,以及一個人在人世間的迷茫與無所依歸。這位老僧的白發與破衣象征著他所走過的漫長歲月,而他獨自行走在小徑上,表達了他心靈深處的孤獨和迷茫。整首詩以凄涼的意境為主導,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離散。
盡管這首詩的意境頗為悲涼,但它也表達了一種超然的境界。老僧雖然失去了許多,但他依舊在尋找著自己的歸屬。他雖然面對著漫長的山路,卻依然繼續前行,邁出堅定的步伐。這種堅韌的毅力與對未知的勇敢態度是一個人在世界中尋找心靈歸宿的關鍵。
這首詩的短小精湛,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理。通過描寫一個老僧的形象,作者表達了人生的孤獨、迷茫與勇氣。同時,這首詩也激發了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引發了對追尋人生意義與歸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