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 作者:杜牧 |
紅燭短時羌笛怨,清歌咽處蜀弦高。
萬里分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
|
|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解釋:
紅燭短時羌笛怨,
清歌咽處蜀弦高。
萬里分飛兩行淚,
滿江寒雨正蕭騷。
中文譯文:
明亮的蠟燭像羌笛的怨曲一樣,短暫而傷感,
優美的歌聲在咽喉處像蜀琴一樣高亢。
因萬里分離而滴下兩行淚,
滿江寒雨正凄涼瀟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與吳秀才和池妓分別時,心情沉重,感嘆時光短暫,情感悲涼。詩人通過對紅燭、羌笛、清歌、蜀弦、行淚、寒雨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和凄涼。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形象描寫,通過具體的詩句構建了一幅悲涼的畫面。紅燭的明亮暗示了短暫的時光,羌笛和蜀弦則象征了離別和懷念的哀傷。詩人以行淚來表達自己深情的離別之痛。最后,滿江的寒雨正好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傷感和蕭騷的情緒。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出離別的憂傷和孤獨,展現出杜牧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