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宮詞二首 / 作者:杜牧 |
越兵驅綺羅,越女唱吳歌。
宮燼花聲少,臺荒麋跡多。
茱萸垂曉露,菡萏落秋波。
無遣君王醉,滿城嚬翠蛾。
香徑繞吳宮,千帆落照中。
鶴鳴山苦雨,魚躍水多風。
城帶晚莎綠,池邊秋蓼紅。
當年國門外,誰信伍員忠。
|
|
吳宮詞二首解釋:
吳宮詞二首
越兵驅綺羅,越女唱吳歌。
宮燼花聲少,臺荒麋跡多。
茱萸垂曉露,菡萏落秋波。
無遣君王醉,滿城嚬翠蛾。
香徑繞吳宮,千帆落照中。
鶴鳴山苦雨,魚躍水多風。
城帶晚莎綠,池邊秋蓼紅。
當年國門外,誰信伍員忠。
中文譯文:
越兵驅趕著穿著絲織衣裳的女子,
越女唱起了吳歌。
宮殿已經破敗,花聲減少,
空臺上留下了麋鹿的足跡。
茱萸樹上的露水垂落在黎明時分,
菡萏花瓣落在水面上泛起漣漪。
我不能讓君王沉醉,
城里滿是神情矜持的麗人。
芳香的小徑環繞著吳宮,
夕陽下千帆投下倒影。
山中的鶴喚起苦雨,
水面上的魚跳躍多風。
城市的周圍晚莎草變得碧綠,
池塘邊秋天的赤露草呈現紅色。
在那年,國門外的人,
誰會相信伍員的忠誠。
詩意和賞析:
《吳宮詞二首》是唐代杜牧的作品,通過描寫吳宮的景色和變遷,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歷史的追憶。
詩中描繪了吳宮的破敗景象,表現出宮殿已經廢棄,花聲稀少,宮廷已經衰落的情景。杜牧通過描寫宮殿破敗、花聲稀少等細節,將吳宮的凋敝傳達給讀者,展示了歷史變遷的無情和帝國的衰落。
詩中還描寫了中原和越國的關系,描述了越兵進犯和越女唱吳歌的情景。這一情節營造出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主人公對于國家戰亂和兩國關系的憂慮之情,以及對當年吳國英雄伍員忠誠的懷疑。
這首詩通過描寫吳宮的凋敝和越兵的進犯,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展示了作者對于國家和歷史的關切之心。同時,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使詩在描繪了一幅凄涼和悲壯的圖景的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于歷史和愛國精神的追憶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