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少華三首 / 作者:杜牧 |
身隨白日看將老,心與青云自有期。
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
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
|
|
望少華三首解釋:
《望少華三首》(杜牧)
身隨白日看將老,
心與青云自有期。
今對晴峰無十里,
世緣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還,
物情初與是非閑。
時名竟是無端事,
羞對靈山道愛山。
眼看云鶴不相隨,
何況塵中事作為。
好伴羽人深洞去,
月前秋聽玉參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杜牧對自己境遇的看法和感慨。他在詩中用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觸動。
詩中的“身隨白日看將老”、“心與青云自有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齡的感嘆和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他認為自己已經老去,但內心依然有著追求青云的渴望。
“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描繪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人情世故的厭倦。他感嘆現在的晴峰已經離自己很遠,而世俗的紛擾讓他感到痛苦和困厄。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表達了詩人對文字流轉的感嘆和對塵世瑣事的無奈。他認為文字已經傳遍了世間,但卻無法回到他的身邊。而塵世的是非之事對他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他對此感到無奈和厭倦。
“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名利的嘲諷和對山水之美的向往。他認為時代的名利是虛妄無益的,而他更因為自己對山的深深喜愛而感到自愧不如。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個人理想和離開塵世的向往。他認為自己已經與仙鶴失去了聯系,更別說在塵世的事情上更無從參與。他渴望與有同樣理想的人一起去深山幽谷,聽玉參差的秋風。
總之,這首詩充滿了杜牧對現實世界的追尋和對理想的追求。他在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苦悶中,尋求自己內心的安撫和寧靜。詩中寫景描寫細膩,情感抒發真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