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城曲二首 / 作者:杜牧 |
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
王頒兵勢急,鼓下坐蠻奴。
瀲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須。
干蘆一炬火,回首是平蕪。
|
|
臺城曲二首解釋:
詩詞《臺城曲二首》的中文譯文為:
整整復斜斜, 隨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 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 卻羨井中蛙。
王頒兵勢急, 鼓下坐蠻奴。
瀲滟倪塘水, 叉牙出骨須。
干蘆一炬火, 回首是平蕪。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臺城的景象和其中的人物。整首詩含義深遠,通過描寫臺城的狀況、人物和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現(xiàn)實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描述了臺城墻的形態(tài),以及隨著夕陽而逐漸變暗的景色。
接著,門外的韓擒虎、樓頭的張麗華,是兩位親王,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凸顯了權(quán)力斗爭的激烈。詩中的虎和華兩個字,傳達了他們的威風和強大。
但詩中又有一種比較的意味,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對一般人物的同情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羨慕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鼓聲震動,懸崖峭壁的景象,以及平靜的倪塘水,溢出的怪異、恐怖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兩句,干蘆一炬火,回首是平蕪。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對尋求平靜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這首詩融合了景物的描寫、人物的刻畫,以及對現(xiàn)實和情感的抒發(fā),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展現(xiàn)了作者對時局和現(xiàn)實的思考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