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蟬 / 作者:杜牧 |
火云初似滅,曉角欲微清。
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聲。
時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生。
|
|
聞蟬解釋:
聞蟬
火云初似滅,曉角欲微清。
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聲。
時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聽到蟬鳴
火云初似滅,天明的朝角即將吹鳴。
離開故國行走千里,新一批蟬兒已發出凄厲的聲音。
時間逐漸流逝,已令人明顯地感覺到日子的過去和將來。
我不敢頻繁地傾聽它們的聲音,只是擔心白發會悄然生出來。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聽到蟬鳴時的心情和思考。詩人說“火云初似滅”,可以理解為夜晚的云彩散去,天空開始出現曙光;“曉角欲微清”則是指天明的號角即將吹響,新的一天即將開始。這兩句揭示了詩人在清晨時分聽到蟬鳴的情景。
接著詩人說“故國行千里”,說明詩人離開了故土,行走千里。他聽到了新一批蟬兒的聲音,這意味著他已經度過了一段時間,時間的推移已經令他感受到了變化。
在第三句中,詩人說“時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他意識到時間依然在流逝,每一天都變得更加明顯。這種時光的流逝使他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悄悄變老。
最后,詩人說“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生”,他不敢頻繁地傾聽蟬鳴,因為他擔心自己年老時會長出白發。這句詩把詩人的焦慮和不安體現了出來。整首詩以聽到蟬鳴為線索,將詩人的時間感和他的情感狀況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自身年老的感慨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