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秋山行 / 作者:岑參 |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
|
暮秋山行解釋:
《暮秋山行》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疲馬臥長坡,
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
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
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
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
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
自然多苦辛。
譯文:
疲憊的馬躺在長坡上,
夕陽下的通津。
山風吹拂著空曠的林木,
嘩嘩聲如有人在其間。
蒼穹明凈的涼雨,
石路上沒有飛揚的塵埃。
千種念頭涌上暮秋的時節,
萬種聲音哀怨著黎明的晨曦。
昨夜鶗鴂鳴叫,
蕙草的顏色已經凋零。
何況身處遠行的客人,
自然有很多辛苦和艱辛。
詩意和賞析:
《暮秋山行》描繪了一個遠行者在暮秋時節徒步穿越山林的情景。詩人以疲憊的馬、夕陽、山風、涼雨、石路等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遠行客人的辛苦和孤獨。
詩中的疲馬和長坡形象地描繪了遠行者的勞累和艱難。夕陽下的通津給人以蕭瑟的感覺,暗示行程的終點即將到來。山風吹過空曠的林木,發出颯颯的聲音,給人一種寂寥和孤單的氛圍。蒼穹明凈的涼雨和石路上無塵埃的描寫,表達了遠離塵囂的感覺和清新的氣息。
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將遠行客人的內心感受與外部環境相呼應。千種念頭聚集在暮秋的時節,萬種聲音悲傷著黎明的晨曦,暗示著遠行者內心的無盡思緒和孤獨寂寞的情感。鶗鴂鳴叫,蕙草凋零,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凄涼氛圍和孤獨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描繪細膩的筆觸表達了遠行客人的辛苦和苦悶,以及對于離鄉背井之苦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遠行者的內心感受的結合,展現了岑參獨特的詩意,同時也傳達了關于離鄉別井、旅途勞頓和孤獨寂寞等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