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鳳行 / 作者:杜甫 |
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
側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
下愍百鳥在羅網,黃雀最小猶難逃。
愿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
|
|
朱鳳行解釋:
《朱鳳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瀟湘之山衡山為背景,描繪了一只孤獨的朱鳳的形象,并通過朱鳳的遭遇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弱者命運的關切。
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是:
君未見過瀟湘山高峻,
山頂朱鳳啼聲嗷嗷。
側身遠遠眺望群鳥,
羽翼垂落,嘴閉心勞。
憐憫百鳥困羅網,
黃雀雖小難逃脫。
愿與竹實與螻蟻,
使鴟梟怒號滿空調。
詩中通過描繪瀟湘山的高峻和朱鳳孤獨的啼聲,營造出一種凄涼壓抑的氛圍。詩人借用朱鳳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社會不公以及弱者遭遇的關切和憤懣。他用“側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來描述朱鳳長時間尋找同類而無果,孤獨的境況,映射出社會中無助和被控制的弱者。
接下來,詩人提到“下愍百鳥在羅網,黃雀最小猶難逃”,表達了他對于社會中百姓受苦受役的同情和對于社會制度的不滿。詩中的“羅網”象征著社會的陷阱和不公正,而黃雀作為最小的鳥兒,最容易受到傷害。
最后兩句“愿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表達了詩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夠一方面關愛弱者,比如竹實和螻蟻,另一方面激發鴟梟的憤怒,并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改變。
總的來說,這首詩既展示了杜甫對人們困境的深切關懷,也表達了他對于社會不公和弱者遭遇的不滿,同時還反映了他希望能改變社會現狀的愿望。這首詩以朱鳳的形象塑造了一個鮮明的個體,將社會中的不公和弱者的命運通過細膩而有力的形象描繪出來,展示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切關注和人道主義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