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 作者:岑參 |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
|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解釋: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中文譯文:
在封大夫的宴會上,得到了征字,同時被封為公且加封鴻臚卿。
西邊的邊虜已經全部平定,又能去哪里征討敵人呢?
官員們下面的人沒有事情可干,軍中的政事已經如期完成。
座上的客人說出的語言和普通人不一樣,音樂卻融合了各種不同地方的聲音。
在醉意之中,東樓上的月光,恰好能照亮那些高官顯要。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在唐代時寫的,詩人以宴會為背景,描述了宴會上一系列的場景,透露出些許的政治觀點和對官場生活的思考。
詩的開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宴會,但通過“奉陪封大夫宴”這一排比手法,使我們能夠明白詩人所描述的情景。隨后,詩人用“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的句子,說明西方的邊境已經平定,沒有戰事了,所以當今的官員要去哪里履行自己的使命呢?這是對現實問題的反思,似乎在暗示官員們應當回歸本職工作。
接下來的兩句“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則反映了時代背景下官員們的現狀。幕下是指皇帝的屬下,這里暗示著官員們沒有什么實際的工作要做,而軍中的政事已經成熟穩定,也許暗示了政治已經逐漸轉向了以文治國。
最后兩句“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則描述了宴會上的情景。座上的客人說著一種特殊的語言,反映了他們的身份地位和不同于普通人的言行規范,而音樂則融合了各種不同地方的聲音,彰顯了宴會的熱鬧和富有活力。最后一句則用醉酒之人能照亮高官顯要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權貴的諷刺。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描述宴會為線索,通過描繪一系列的場景和情感,詩人思考了現實的政治問題和官場的虛偽與虛榮,表達了對權力者的諷刺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