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東溪張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 作者:岑參 |
渭上秋雨過,北風何騷騷。
天晴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東溪老,兩耳生長毫。
遠近知百歲,子孫皆二毛。
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
石泉飯香粳,酒甕開新槽。
愛茲田中趣,始悟世上勞。
我行有勝事,書此寄爾曹。
|
|
太白東溪張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解釋:
中文譯文:
渭上的秋雨已經停息,
北風呼嘯不止。
天晴了,群山現出身影,
太白峰矗立最高峰。
主人是東溪的老人,
他的耳朵上生著毛發。
遠近皆知他已經百歲,
他的子孫們都有長毫毛。
中庭的井闌上,
擺著一架獼猴桃樹。
泉水中飯菜香氣撲鼻,
酒壇打開,新槽存酒。
喜愛這農田間的趣事,
我才開始悟到世上的勞苦。
我前行有了勝利,
因此寫下這篇詩寄給你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寫給張老舍的一首詩,表達了對老舍勞作的敬佩與喜悅之情。詩中描述了渭河上秋雨過后的景象,北風呼嘯,群山顯露,太白峰矗立最高峰,展現出山河壯麗的景色。
詩中描繪了張老舍這位東溪老人的形象,雖然年過百歲,但耳朵上還生有毛發,子孫皆有二毛,生活得非常艱辛。然而,他卻在田間勞作中找到了趣事和快樂,開始領悟到了世間的勞苦。
詩末,岑參將自己的勝利與快樂寄托于詩中,表示了對張老舍及其家人和侄子們的敬佩與贊美,也表示了對農田生活的認可和喜愛。
整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張老舍的贊美和敬意,也表達了自己對農田生活的領悟和對勝利的分享,寄托了對鄉土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