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缽羅花歌 / 作者:岑參 |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于君王。
|
|
優缽羅花歌解釋:
《優缽羅花歌》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珍貴的花卉——優缽羅花,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花的惋惜和自身的無奈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白山在南,赤山在北。
兩山之間有一種花,人們不知其名,
它的綠莖和碧葉顏色美麗。
葉子有六瓣,花朵有九個房間。
夜晚閉合,早晨開放時散發著異香。
為何不在中國生長,而在西方生長呢?
它遷根到我的庭院中,迎合了我的公堂。
我不愿與其他草木為伍,
為何它如此嬌艷而獨特?
為何不被人們所賞識,
而只在深山和僻谷中受嚴寒的侵襲?
我感到悲傷,陽關的道路太長,
曾經無法獻給君王。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種名為優缽羅花的珍貴花卉,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花的喜愛和惋惜之情。詩中的“白山”和“赤山”代表東西兩方,而詩人所說的“兩山之間”則是指詩人所處的位置。詩人對這種花的描述十分細致,表現出他對美的敏感和欣賞。他將這種花與其他草木區分開來,認為它是與眾不同的。然而,這種花只在深山和僻谷中生長,很少有人能夠欣賞到它的美麗。詩人感到悲傷,因為他無法將這種美麗的花獻給君王,無法使更多的人欣賞到它的美麗。這首詩詞通過對花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自身處境的無奈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