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悲哉行”,總共“7”句,當前“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是出自第2句。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解釋: 《悲哉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的感慨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其中,“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這一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若非滄浪子”,這里的“滄浪子”指的是古代隱居于水邊、不問世事的人,他們以水為伴,追求一種超脫世俗的生活方式?!皽胬恕币辉~源自《楚辭·漁父》中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漁父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币馑际菬o論世事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內心的清凈。這里的“滄浪子”象征著一種超然物外、不為世俗所累的生活態度。 “安得從所愿”,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像滄浪子那樣的自由和灑脫,又怎么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呢?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生活中種種束縛的不滿。他渴望能夠擺脫塵世的紛擾,過上一種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生活。 結合整首詩來看,《悲哉行》反映了王昌齡在仕途不順時內心的苦悶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他通過“滄浪子”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于自由自在、超脫世俗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生活中種種束縛的無奈與不滿。
查看完整“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的上一句
下一句: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