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諸官游招隱寺”,總共“8”句,當前“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是出自第4句。
“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解釋: 《諸官游招隱寺》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官員們游覽招隱寺的情景,其中“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這兩句具體描述了招隱寺內的一些景象。 - “應真坐松柏”:這里的“應真”指的是佛門弟子或修行者,他們通常被尊稱為“真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些修行者靜靜地坐在松樹和柏樹之間。這不僅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也暗示了招隱寺環境的幽靜與清雅。 - “錫杖掛窗戶”:錫杖是佛教僧侶常用的法器之一,用于支撐身體或敲擊地面以示警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些修行者的錫杖被掛在窗戶上。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外出時將錫杖掛在窗戶上,以便返回時取用。 結合這兩句詩來看,王昌齡通過描繪應真(僧侶)在松柏間靜坐以及錫杖掛于窗戶上的場景,展現了招隱寺的清幽環境和修行者的寧靜生活。這樣的描寫不僅讓讀者感受到寺廟的莊嚴與神圣,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和宗教生活的贊美之情。 至于故事背景,招隱寺是中國古代的一座著名佛教寺院,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因東晉高僧竺道潛在此隱居而得名。王昌齡在這首詩中所描繪的情景,正是當時官員們游覽此地時所見的景象。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不僅記錄了當時的游歷活動,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宗教生活的向往與贊美。
查看完整“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的上一句
下一句: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