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涼原上作 / 作者:王昌齡 |
陰岑宿云歸,煙霧濕松柏。
風凄日初曉,下嶺望川澤。
遠山無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氣盤未央,圣人在凝碧。
關門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內方晏然,廟堂有奇策。
時貞守全運,罷去游說客。
予忝蘭臺人,幽尋免貽責。
|
|
風涼原上作解釋:
詩詞《風涼原上作》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詩意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景色的贊美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陰岑宿云歸,
煙霧濕松柏。
風凄日初曉,
下嶺望川澤。
遠山無晦明,
秋水千里白。
佳氣盤未央,
圣人在凝碧。
關門阻天下,
信是帝王宅。
海內方晏然,
廟堂有奇策。
時貞守全運,
罷去游說客。
予忝蘭臺人,
幽尋免貽責。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變化來直接表達詩人對時局的思考。詩人用凄涼的語言描繪了陰岑的天空,煙霧環(huán)繞的松柏,仿佛預示著寒冷的秋天即將來臨。
接著,詩人通過描繪日初曉時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嘆。遠山無晦明,秋水白如銀,這些景色的描繪象征著時局的混亂和白白浪費。
佳氣盤未央,圣人在凝碧,這兩句詩揭示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真君的期望。詩人希望能夠有一位聰明睿智的真君出現,能夠拯救江山,使世界重回和平。
接下來的幾句,詩人通過表達對時代背景的觀察,對關門阻天下,信是帝王宅,廟堂有奇策等詞句的抨擊,表達了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弊政的譴責。
最后兩句詩,詩人提到自己的身份,予忝蘭臺人,幽尋免貽責。忝蘭臺人意指自稱為蘭臺的人,這表示詩人自謙低微的身份,幽尋免貽責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幽居生活的滿足和不愿插手政事的態(tài)度。
整首詩描繪了一幅凄涼的秋天景色,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暗示了當時的政治荒涼和詩人對政治現狀的思考。它以自然景色作為寫景的素材,從而間接地反映出了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對真君的期望。同時,詩中的言辭犀利、切中時弊,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弊政的譴責,展示了詩人的批判精神和對社會的關注。整體而言,這首詩既是一幅秋景佳境,又是一幅政治諷刺的圖畫,融合了主觀感受和客觀描寫,展示了王昌齡的詩歌才華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