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入涇州 / 作者:王昌齡 |
倦此山路長,停驂問賓御。
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徙倚望長風,滔滔引歸慮。
微雨隨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臨有邊邑,北走盡亭戍。
涇水橫白煙,州城隱寒樹。
所嗟異風俗,已自少情趣。
豈伊懷土多,觸目忻所遇。
|
|
山行入涇州解釋:
《山行入涇州》
倦此山路長,
停驂問賓御。
林巒信回惑,
白日落何處。
徙倚望長風,
滔滔引歸慮。
微雨隨云收,
濛濛傍山去。
西臨有邊邑,
北走盡亭戍。
涇水橫白煙,
州城隱寒樹。
所嗟異風俗,
已自少情趣。
豈伊懷土多,
觸目忻所遇。
中文譯文:
疲倦了走過這長長的山路,
停下馬車問路邊的賓客。
山林巒回反復,令人迷惑,
白天落在了何處?
我靠著山望向遠方的長風,
滔滔的河水引起了我的思慮。
微雨隨云收斂,
輕霧籠罩山間而消失。
西邊有一個邊境之城,
北邊走遍了所有的亭子和據點。
涇水東流在白色的煙霧中,
州城被寒冷的樹木所隱蔽。
我感嘆著異鄉的風俗,
真正的情趣已經很少。
難道他們懷念的故土更多,
我在這里看到的卻是忻慰。
詩意與賞析:
《山行入涇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給在涇州府官員的詩,描寫了他在山行途中的所見所想。
整首詩通過描述山行途中的景色和所思所感,抒發了詩人對異鄉風景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山林景色和河流流水以及隱寒的樹木等形象,都給人以一種清幽、迷人的感覺。尤其是“所嗟異風俗,已自少情趣”,表達了詩人對異鄉風俗的失望和思念故土的憂傷之情。
同時,詩人也透露出他對所在地的希冀和期待,他觸景生情,對異鄉的風俗和人情產生了興趣,表現出詩人對新環境的適應和生活的樂觀態度。
這首詩以凄婉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山行途中的景色和詩人的思緒,并通過對異鄉風俗的評論和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對歸鄉的渴望和對生活的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是一首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山水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