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法師東齋 / 作者:王昌齡 |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隱情。
春盡草木變,雨來池館清。
琴書全雅道,視聽已無生。
閉戶脫三界,白云自虛盈。
|
|
靜法師東齋解釋:
《靜法師東齋》是唐代王昌齡所寫的一首詩,主要描繪了一個居住在山林間的靜法師生活的情景。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隱情。
春盡草木變,雨來池館清。
琴書全雅道,視聽已無生。
閉戶脫三界,白云自虛盈。
詩中描述了靜法師選擇在人群煙火氣息外修行,并感受到真正的隱居生活的境界。
第一句“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隱情”描繪了靜法師建造寺廟在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因此真正體會到了隱居者的情調(diào)。
第二句“春盡草木變,雨來池館清”表達了春天漸漸過去,草木植襲變了樣,雨水來臨之后,寺廟的池塘變得干凈清澈,與世隔絕。
第三句“琴書全雅道,視聽已無生”指出了靜法師過著閉門思過的生活,他盡情彈奏古琴,閱讀典籍,不再與外界有太多的接觸,只聆聽自己的內(nèi)心。
最后一句“閉戶脫三界,白云自虛盈”表明了靜法師閉戶修行,逐漸超越了凡塵世界的束縛。他與世隔絕,但內(nèi)心卻感受到白云空靈的美。
整首詩寫景描情,以靜法師的修行生活為主題。通過這位隱居者的描述,詩人展示了修行者追求內(nèi)心寧靜與放松的境界。詩意深遠(yuǎn),既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和心靈的向往,也抒發(fā)了作為一個隱士所獲得的自由與寧靜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