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別龐十 / 作者:王昌齡 |
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散發(fā)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
|
山中別龐十解釋:
山中別龐十,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齡
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散發(fā)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中文譯文:
在山中與龐十分別,幽靜的松樹小徑上,月亮升起,寒蟬鳴叫。
我散發(fā)著情感躺在松樹下,誰知道我孤獨的隱遁之情。
在吟唱的時候,白云匯聚在一起,釣魚的地方有清澈的玄潭。
瓊樹隱約在遠處幽暗,如鳳凰一樣保持著純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中別龐十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隱遁情懷和對純潔的追求。
詩中的幽娟松筱徑和月出寒蟬鳴營造出一種幽靜安寧的山中景致,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隱遁之情。
散發(fā)臥其下的形象描寫將詩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依賴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
吟時白云合和釣處玄潭清,展現(xiàn)了詩人對高遠的境界和清澈的心境的向往。
瓊樹方杳靄和鳳兮保其貞,則表達了詩人對純潔的追求和堅守自己信念的決心。
整首詩意境優(yōu)美,用意深遠。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感受,展現(xiàn)了對自然和人生境界的追求。透過與龐十的分別,表達了詩人對清凈和貞潔的追求,并強調自己的隱遁之情。整體給人一種寧靜、淡泊、追求純粹的意境,進一步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格修養(yǎng)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