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總共“5”句,當前“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是出自第2句。
“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解釋: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向道士詢問《周易參同契》的情景,《周易參同契》是一部將道教思想與《周易》相結合的重要著作,對后世的道教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具體到詩句“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 “時余采菖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某個時間點上,詩人正在采集菖蒲。菖蒲在中國古代常被視為一種具有藥用價值和吉祥意義的植物。 - “忽見嵩之陽”:這里的“嵩”指的是嵩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是道教圣地。而“嵩之陽”則指嵩山的南面。“忽見”表示詩人突然看到了嵩山的南面。 結合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王昌齡在采集菖蒲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嵩山的南面。這可能暗示了他與道教有著某種聯系或興趣,因為嵩山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同時,這也可能是他前往嵩山向道士請教《周易參同契》的一個引子。 至于故事背景和作者想法,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推測王昌齡對道教有一定的研究或者興趣,并且可能是因為對《周易參同契》這部著作感興趣而前往嵩山。在古代,文人墨客與道士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常見的,他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來探討哲學、宗教以及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識。 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詩的具體創作背景和作者的詳細想法,在現有的歷史文獻中并沒有明確記載,上述解釋是基于詩句內容進行的一種合理推測。
查看完整“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 的上一句
下一句: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