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辭 / 作者:李煜 |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
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
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
|
挽辭解釋:
中文譯文: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
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
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是李煜在唐朝時期所創作的。全詩用辭悲涼而富有詩情畫意,傳達了詩人的憂傷、迷惘的心情。
詩的開篇,“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蓖ㄟ^珠寶的碎裂和花朵凋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眼前美好事物的破滅與逝去。
接下來的兩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北磉_了詩人內心的怨恨無法消散,身體也無法掌控,處于徹底的失落與無助之中。
詩的后半部分,“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描寫了珍貴的藥物殘留在玉笥中,而香奩卻已經染上了塵埃。詩人的前世的哀痛變為今生的傷感,但他已無淚可流。
最后兩句,“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將人與花樹進行比較,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感嘆;春天的凋零也暗喻了人生的苦難。
整首詩悲切的情感、凄涼的意象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追憶過往、痛苦彷徨、頃刻間幸福被擊碎的形象,突顯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懊悔,同時也反映了人世間的無常和苦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