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棕行 / 作者:杜甫 |
左綿公館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龍鱗犀甲相錯落,蒼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
|
海棕行解釋:
《海棕行》是唐代杜甫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顆高大的海棕樹,以及它的獨特之處。
這棵海棕樹生長在左綿公館旁邊的清江邊上,它高聳入云,可以遠遠地望見。它的外形猶如一條條龍鱗,也像犀牛的鱗甲,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樹干上。它的身上有著青翠的棱角和潔白的皮膚,就像十只手抱住的文書。海棕樹生長在眾多樹木之間,卻毫不起眼,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把它移栽到北辰星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西域的胡僧才能認識它的特殊。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這顆高大的海棕樹,表現了它的獨特之處和與眾不同的地位。通過描述海棕樹的形態和特點,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樣性,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珍貴事物的忽視和無知。
整首詩以風景為背景,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顆海棕樹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詩人表達了他對生活中被忽視、被遺忘的珍寶的關注和哀嘆。詩人通過對海棕樹的贊美,間接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贊美和珍視之情。這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展示了杜甫獨特的詩人才華和對美的敏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