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棕行 / 作者:杜甫 |
左綿公館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龍鱗犀甲相錯落,蒼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
|
海棕行解釋:
《海棕行》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詩。詩的內容描寫了作者在左綿公館看到一株高入云的海棕,它有龍鱗、犀甲,蒼棱和白皮文細密地交錯在一起。海棕在眾多的樹木中顯得格外特別,它無法被移植到北方生長,只有來自西域的胡僧才能識別它的珍貴。
海棕是一種植物,可以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沙漠和海濱。詩中的海棕被描繪成特別高大,同時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如龍鱗、犀甲,蒼棱和白皮文。這些形容詞的使用,使得海棕顯得非常奇特和美麗。
詩中提到海棕是眾多的樹木中的一員,但它獨立成一行。這表明海棕在眾多植物中獨樹一幟,與眾不同。作者通過描繪海棕的獨特之處,表達了對獨立個體的贊美和敬佩。
詩的最后提到海棕無法在北方生長,只有西域的胡僧才能認識它。這反映了作者對于海棕的珍貴和獨特的認知,并將其與西域的文化聯系起來。
整首詩通過海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獨立和獨特的崇敬,以及對于珍貴事物的欣賞。杜甫通過描寫一株海棕,展示了他對自然界中獨樹一幟的事物的洞察力和對特殊價值的贊美。同時,詩中的胡僧的提及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西域文化和知識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