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閣 / 作者:杜甫 |
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
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
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
目眩隕雜花,頭風吹過雨。
百年不敢料,一墜那得取。
飽聞經瞿塘,足見度大庾。
終身歷艱險,恐懼從此數。
|
|
龍門閣解釋:
詩詞:《龍門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
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
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
目眩隕雜花,頭風吹過雨。
百年不敢料,一墜那得取。
飽聞經瞿塘,足見度大庾。
終身歷艱險,恐懼從此數。
中文譯文:
清澈的江水從龍門之下流過,兩旁的絕壁沒有一點土地。
長長的風浪推動著波濤,氣勢浩蕩自太古流傳至今。
在險峻的道路中蜿蜒前行,仰望天空垂下的漁線般的飄忽不定。
滑動的石塊受何人鑿琢,浮動的木梁輕輕依靠相扶持。
眼前景象令人目眩,琳瑯滿目的繁花,風中頭頂吹過的雨。
百年來無法預料,一旦墜入其中將何去何從。
聽聞曾經經歷過瞿塘之行,可見度量大庾之廣。
一生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恐懼從今以后不再計數。
詩意和賞析:
這首《龍門閣》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描寫壯闊自然景象的詩歌。詩人以清江流經絕壁之下的龍門為背景,借此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奇壯麗以及人生的險阻和挑戰。通過描繪江水、風浪、絕壁、滑石等細節,表達了大自然的恢弘和氣勢,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與無力。
詩中的"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形象地描繪了清江蜿蜒曲折的情景,使人感受到在險峻的道路上前行的艱難。"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則表現出人類與自然互動的形象,人類鑿石鋪路,木梁作為支撐,彰顯出人類與大自然的合作與挑戰。
最后兩句"百年不敢料,一墜那得取。飽聞經瞿塘,足見度大庾。終身歷艱險,恐懼從此數。"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險阻的畏懼,又引用了歷史上瞿塘之行的故事,抒發了詩人的遭遇與感受。整首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感,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艱險的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回溯與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