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后題 / 作者:杜甫 |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
|
立秋后題解釋:
立秋后題
日月不相饒,
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
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
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
何事拘形役。
中文譯文:
立秋之后題
太陽和月亮彼此不相饒,
節氣的序數昨夜已經分隔。
蟬兒的歌聲不再停止,
秋燕已經離開像客人一樣。
平生我獨自行走的心愿,
感慨歲月已過去半百。
辭去官職也是被人所強迫,
為何讓形式的束縛拘束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杜甫寫的一首題詩,以立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詩中的“日月不相饒”暗喻人與時光無法相互抵消,時間不停地流逝,而自己卻無法回到過去。接著,“節序昨夜隔”用自然界的變化來象征時間的流轉,時間瞬息萬變,昨天的節氣已經過去,人們無法挽回。蟬兒的歌聲代表著夏天的繁華和活力,而秋燕的離開則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時間的無情和事物的更迭。
詩的后兩句以個人層面展開,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感慨。詩人平生獨自往前行走的愿望,可能是希望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理想,但年紀已經過去了一半,對于時光的流逝感到惆悵和迷茫。最后兩句“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則指出,辭去官職也是被人所迫,不愿被形式與束縛所拘束。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面對時間流逝和命運的無奈,對于自由追求理想的渴望和對于制度與規矩的質疑。詩中的意境清新自然,語言簡練優美,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杜甫獨特的才情和對于社會現實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