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嘆 / 作者:杜甫 |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
|
夏日嘆解釋: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中文譯文:
夏天出現在東北方,從天堂經過中街。
紅光透過厚重的云層,郁蒸使人無法開窗。
蒼天已經很久不再有雷聲,豈非命令失常?
雨水降下卻不濕潤萬物,良田起飛沙塵。
飛鳥在炎熱中苦死,池塘的魚河床干涸。
萬人仍然閑逸悠然,舉目只見野草叢生。
直至今天大河以北,已變成虎豺的棲息地。
浩蕩的胸懷想起幽州的景象,王師人在何方?
對食物也無法胃口,我的心情并不愉快。
凄然地,仿佛回到了貞觀初年,難以寄托希望于后代。
詩意和賞析:
《夏日嘆》是唐代杜甫的一首抒發憤怒和失望的詩。詩人以夏日炎熱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社會和時代的不滿。
詩中的夏天炎熱難耐,紅光透過厚云,暗示著社會不公、壓迫和黑暗的現象。詩中描述的揮之不去的炎熱、長時間不下的雷雨和干涸的魚塘,都象征著社會的逆境和人民的苦難。而詩人眺望大河以北,認為那里曾是整個國家的繁盛之地,如今卻變成了充斥著虎豺的荒地,意味著社會動蕩和政權更迭帶來的混亂和不幸。
詩人借夏日之熱喻指社會的癥結,通過熱物無法滋養的景象,抒發了自己對當時時局的憂慮和憤怒。詩人提到貞觀初年,暗指唐朝貞觀年間社會的安定繁榮,難以期望后代能夠再次達到那樣的盛世。
整首詩以夏日的炎熱為基調,通過描繪熱帶夏日的景象,表達出詩人對社會局勢和人民命運的擔憂和不滿。詩中充滿著憤怒和失望,將消極和悲觀情緒融入其中,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的深思和批判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