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送李十一(銜) / 作者:杜甫 |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久存膠漆應難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云寒菊倍離憂。
|
|
長沙送李十一(銜)解釋:
長沙送李十一(銜)
與子避地西康州,
洞庭相逢十二秋。
遠愧尚方曾賜履,
竟非吾土倦登樓。
久存膠漆應難并,
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
朔云寒菊倍離憂。
譯文:
與朋友一起逃離這個地方,
去了西康州,
十二個秋天后再相見。
我感到遠遠不如朝廷重臣,
之前曾經獲賜的官鞋,
現在已不再適用于這個地方。
登上高樓望遠時,
我感到倦怠和不安。
長久保存的珍貴文物,
很難在這里完整地保留下來,
我的名聲已被人潑上污泥。
我和李白的名聲并駕齊驅,
真是讓我感到慚愧。
北方的烏云和寒冷的菊花,
倍增了我的離愁。
詩意:
這首詩是杜甫送離好友李十一的作品。詩中表達了離別之情、惆悵之感以及對自身境況的沉思。杜甫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離別的痛苦和對自己不如意境況的煩惱。這首詩充滿了哀愁和憂傷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表達了自己在長沙送別好友李十一時的心情和感受。詩中杜甫以個人的身世遭遇來表達了他對離別之情的深深思索與苦悶。他通過描寫自己遠離朝廷的遭遇和失落,以及對自己名聲衰落的憂慮和自嘲,表達了他內心的郁悶和無奈。整首詩情感沉重,充滿了對現實境況的無奈和對人生的困惑。通過對自己和朋友的對比,以及對離開家鄉和名聲沒落的描寫,杜甫傳達了對離愁別緒的深深關懷和對命運的無奈。同時,詩中也展示了杜甫在清貧疾病中的堅韌和對命運的反抗。整體而言,這首詩充滿了憂傷、感慨和無奈,展示了杜甫對命運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回應。
|
|